当前位置: 首页 / 环境我家 / 环境学子

宝钢奖学金获得者杨安琪——科研之路,初心不忘

发布时间:2018-10-29

       杨安琪:2016 级环境学院三年硕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本科期间曾两次荣获学习优秀奖学金等,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项目部部长,研究生期间获得两次国家奖学金、荣获“奥加诺奖学金。2018年荣获宝钢奖学金。目前共发表论文18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6篇,第一作者论文总影响因子为25.84,总被引次数为16次,申请了4项国家专利。

六年来她初心不改,科研之路风雨兼程。对人她谦逊友善,为学她严谨细致,对实验她耐心坚毅,对生活她积极向上,她用实力诠释了大家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环境科研路之启蒙

“环境是一个需要情怀的行业,需要有一些理想主义,有这样的理想和追求会觉得比较充实。”

这种环境情怀和家庭的熏陶培养有密切的关系。家庭教育给了她环保启蒙,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她起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她现在还清楚地记得父母为了节水将家里洗碗水用桶接起来浇花,同时在家里的马桶蓄水的地方放两只矿泉水瓶的种种生活小窍门。上了中学,她开始尝试自己为保护环境做一些事。初中通过新闻,她了解到笔芯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在父母的鼓励下,她将所用过的笔芯全部回收,最终这些笔芯成为了DIY的原材料。

忆起与环境事业的种种缘分,她笑着表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环保活动是在高中。当时,她在机缘巧合之下加入了学校的环保社团,并跟随昆明市的NGO进行了一些实地调研。参与环保组织这一珍贵又难忘的经历,使她坚定了对环保事业的热爱,也使她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没有过多犹豫地选择了环境工程领域。


实验室的苦与乐

身为一名工科生,实验室生活是杨安琪大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实验室的生活赋予了她一般人难以想象的经历,她有过实验顺利的激动,有过论文发表的喜悦,也有过因一个疏忽花大量时间寻找一个实验部件的沮丧,因一个失误被污泥弄脏衣物的郁闷。但是,一路走来,这些曾经的悲喜都变成了一份宝贵的回忆。

她忆起自己的实验生活感慨过: “不知与理工楼半夜来巡楼的大爷有了多少次邂逅,不知洗了几万次的烧杯和烧瓶”。做实验如果遇到一些失败,就需要不断的反复,而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她有过做实验到凌晨四点的经历,也有过在实验室连续工作的日子。但来自于老师与同学的鼓励和陪伴给了她不懈前进的动力。最初进入科研领域,她也会感到不适应,感到有压力,通过老师的引导,她逐渐发现了科研的乐趣,真正是爱上了科研生活。她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她的人。 “我是幸运的,可以遇到这么多接触这么多杰出的,优秀的老师,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我的研究之路定是布满荆棘。”



热爱生活

她的生活不只有实验室的数据分析和理性思索,心灵手巧的她愿意把课余时间投入到手工制作上,她向好友赠送过多种手工作品,从折纸千纸鹤开始,到慢慢地学习剪纸串珠,缝纫,她用一颗颗小珠子串起了对同学的友情,用一针一线编织了对生活的热爱。

她热爱生活,也热爱她愿意为之付出不懈努力的环境事业。每一个环境人都有一份对生活、对自然最本真最质朴的热爱,她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运用所学真正为家乡的环境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杨安琪师姐向我们分享了一句她最喜欢的马克思的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她相信如果能够认真对待生活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那么学习和生活就不会辜负自己。她仔细对待每一门课程,谨慎对待每一次实验,那一纸优秀的成绩单就是她努力的最有效证明,那一份长长的论文清单是实验室给她最好的礼物,这份奖学金就是对她的成绩的又一次肯定。

科研之路,尽管布满荆棘,只要铭记最初的目的地,不忘初心,终将到达梦想的远方。

让我们扎根于环境,成长于环境,盛放于环境,做一名“低头做事抬头做人”的环境人,也祝愿杨安琪师姐在科研的航海路上,始终奋进,风雨无阻,扬帆起航。



文:阿尔达克

图:杨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