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沙龙

教师学术沙龙|宋国君:大数据时代环境管理

发布时间:2021-09-22


 

        2021年9月22日中午环境学院教师学术沙龙第五讲实验楼201会议室顺利举行我院环境与资源管理系宋国君教授做了主题为“大数据时代环境管理”的主旨报告。沙龙由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唐杰主持,5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宋教授对环境管理的具体内容做出解释,并分享了空气质量管理政策研究的经验。他指出,在空气质量标准与评估制度内区域性空气污染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并点明机器学习方法在处理数据和模拟预测的重要性。对于固定源排放标准管理制度,建议建立国家——企业双层绩效排放标准国家层面执行最低要求的排放标准,企业层面执行更高要求、更先进的排放标准。关于空气质量达标制度,宋教授强调应注重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结合,在规划中加入成本效益分析,而对于危险空气污染物定量风险评估累积性污染物,不应使用浓度限值,应评估剩余风险价值,并对健康损失进行评估。在地表水质管理方面,点源排放标准需要基于技术的和基于地表水质的排放标准,按照流域和指定用途制定。生活垃圾管理方面,宋教授提出应设计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政策,再次框架内计算生活垃圾的费用与补贴。

        随后,宋教授提出环境管理应当关注精准、科学和依法治污。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增加和自由裁量权的制约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迫切需要新的技术与工具。空气质量管理研究应延伸人群健康及损失,地表水质的管理研究应延伸到水生生物健康生活垃圾管理应延伸到家庭端和可回收污染物管理等。宋教授还指出,社会对环境管理人才需求呈现增加趋势例如,排污许可证的更新审批需要专员完成,重点排污企业的排放管理需要环保工程师排放标准的制定需要经济学家参与。在实践层面,宋教授的团队已经建立了空气质量预测预警系统、空气质量评估和诊断系统、空气污染源日管理系统等数据管理平台,通过使用机器学习等工具,实现空气质量“日”管理的目标。

        最后,宋教授分享了未来环境管理的计划和建议。一是开展渭河平原空气质量日管理计划,制定短期和长期的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和管理目标,包括渭河平原空气质量诊断、空气质量预测、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等内容。二是联合其他机构,建立国家级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汇总环境管理的信息与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实现市局的可视化。

 

主讲人简介

        宋国君,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环境政策与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讲授环境政策分析、环境政策与管理、环境规划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空气质量管理(排污许可制度、固定源排放标准、空气质量评估诊断、空气质量预测模型和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空气污染健康损失评估、城市空气质量管理数据平台等);地表水质管理(排污许可制度、点源排放标准、未达标水体水质达标规划等);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政策设计与评估、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信息平台等);城市能效评估等。发表学术论文260多篇,主要著作有《境政策分析》(第二版)、《环境规划与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