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 学院动态

讲述你的防疫故事,学习你的身边榜样(二)

发布时间:2020-03-24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很多学生积极响应环境学院号召,在充分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投身所在社区的防控工作一线,实际了解和接触发生在身边的感人事迹和先进人物。最近,环境学院团委开展了“讲述你的防疫故事”线上采访活动,通过各种方式广泛收集素材,深入挖掘典型,用自己的笔去记录,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学习宣传身边的榜样,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倾听和领悟这些防疫故事。

不忘初心,投身环保——自然之友何艺妮谈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订

图片59.png

图片60.png

人物介绍:

何艺妮为北京市朝阳区“自然之友”环境研究所法律与政策倡导部项目主任,负责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环境公益诉讼和政策倡导工作,曾参与代理为保护绿孔雀、扬子鳄、澜沧江珍稀鱼类洄游通道等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并参与推动《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

自然之友:

“自然之友”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全国性民间环保组织旨在通过环境教育、家庭节能、生态社区、法律维权以及政策倡导等方式,重建人与自然的连结,守护珍贵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公民的出现与成长。

Part1  热爱环保,坚守初心

何艺妮女士出生在云南,从小与动植物关系亲近,对野生动植物很感兴趣。

她在上学期间了解到“自然之友”,当时她观看了梁从诫先生的记录片,对梁先生的一句话印象特别深,“你看桌边上那杯水,马上就要掉下来了,你就不去扶它一下吗?你扶它一下的这种动力,这种激动,这种主动性,就是一个公民的责任感。”环境问题愈发严重,很多物种濒临灭绝,于是她立志要献身环保事业。“因为我是学法学的,所以我想用法律方式去保护大自然。后来我加入了自然之友,主要也是通过环境公益诉讼的途径来助力环保。”

2018年8月,为了绿孔雀,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将一家水电站告上了法庭。这是全国首例针对野生动物保护的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而何艺妮女士是该案的诉讼代理人。

绿孔雀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自2009年起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评为濒危(EN)物种。由于其栖息地破坏等原因造成野外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目前生活在中国的野生绿孔雀已不足500只,灭绝风险较高,但是当地建造的水电站却会把绿孔雀在中国最后一片面积最大、最完整的栖息地淹没。

图片61.jpg

绿孔雀在江边活动-庄小松拍摄

何艺妮女士提到诉讼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因为这是全国首例野生动物的预防性公益诉讼案件,所以没有司法先例来参考,生态破坏行为要严重到什么程度,才能构成法律上对绿孔雀生存的重大风险。于是何艺妮女士与“自然之友”组织了很多动植物专家多次深入绿孔雀栖息地进行调查,并将调查数据和自然科学理论结合形成专业意见去论证水电站建设会破坏这一片目前中国面积最大、最完整的绿孔雀栖息地,进而会加剧濒危物种绿孔雀灭绝的重大风险。

图片62.jpg

绿孔雀栖息地一线调研-自然之友提供    

图片63.jpg    

野外调查珍稀植物陈氏苏铁分布情况-自然之友提供

“虽然面临很多困难,但我们还是全力以赴,是因为绿孔雀是濒危物种,如果不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可能未来这一物种就消失了。从生态安全的角度考虑,每一个物种都是非常重要的,它的生存关乎到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以及生态的平衡。”

Part2  用心筑造,生灵之家

何艺妮女士在绿孔雀一案中就谈及栖息地的重要性。

何艺妮女士谈及我国自然保护区存在人为活动的问题时,提出两种解决方式。一种是搬迁,此类方式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以及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另一种方式是支持和引导当地居民进行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譬如,在四川大熊猫保护区周边的居民生活需要砍伐竹子,会破坏大熊猫的栖息地。后来“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支持引导当地居民养蜂目的在于利用自然环境越好,蜜蜂产的蜜越好,进而售卖收入越好的思路,使当地人自觉保护自然环境。

当谈及我国保护区存在分布散,管理职能不明确的问题,何艺妮女士说,过于分散的保护区隔绝了生态系统的连通。野生动物活动的范围很大,但是保护区确定了一定的范围,可能在管理上就会隔绝野生动物自然活动的通道。因此,在具备一定生态系统的连贯性完整性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推动国家公园建设的方式来整合生态系统,打通不同保护地之间割裂的格局。同时,国家公园管理职能的整合,也可以很好地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

由于绿孔雀一案涉及的绿孔雀栖息地不在自然保护区里,为加强对此栖息地的严格保护,自然之友也推动了把绿孔雀栖息地划入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的进程。生态保护红线的保护范围较大,可以对保护区内外的物种进行保护。

针对《野生动物保护法》中提到要制定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至今仍未出台的问题,何艺妮女士表示:“我们在这次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法过程中,希望推动野生动物重点栖息地名录出台。这样有利于对物种栖息地进行更加严格和有效的保护。”

Part3  扩大保护,分级管理

此次“自然之友”联合多家机构一起向全国人大法工委上交了有关《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法建议。谈及这份建议,何艺妮女士觉得其中最迫切的一条为:扩大野生动物的保护范围。

何艺妮女士指出如今法律只通过名录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三有动物的两个不足:第一是有限,第二是更新缓慢,所以就存在大量的名录之外的野生动物,例如一些新出现的珍稀物种或者是像蝙蝠旱獭这样的一些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很重要的物种。对于这些物种,不管是猎捕杀害、食用或者是用于制作皮草等商业性经营利用活动,都是不受法律约束的,这势必会造成大量的物种受到人类过度的伤害和利用,进而影响生态平衡、生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所以我觉得首先要扩大野生动物的保护范围,然后再在立法层面进一步规范人们猎捕、食用、经营利用和人工繁育野生动物的行为”

何艺妮女士提出扩大野生动物保护范围后,也要对野生动物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像大熊猫一类的珍稀濒危物种,依然要进行重点保护,严格禁止人为活动。对于不是特别濒危的物种,像蝙蝠旱獭之类的动物应该进行一般保护,对人们此前任意地利用野生动物的行为予以严格限制。

图片64.jpg

绿孔雀在江边“沙浴”-庄小松拍摄

Part4  关爱青年,用心分享

当问及青年大学生如何参与保护环境,何艺妮女士分享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扎实专业知识,并关注实践中的问题。对于环境学院的同学们,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碰到一些实践中的案例,可以积极地关注和参与,贡献专业知识的力量。

二、参与志愿活动。很多环保机构做一线调查和研究工作时会招募志愿者,大学生在学习之余可以参与这些机构的志愿活动;此外还可以参与学校的社团活动,有些社团会进行学校周边的生物多样性调查或者环境监测活动,可以将调研数据提交给政府部门,支持政府的科学决策。

三、参加国际或国内的青年交流活动。如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长期关注和支持生态保护工作中的青年力量,大学生可以作为青年代表参与IUCN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包含IUCN青年保护大会)、参与国际青年网络交流活动(如Global youth Biodiversity Network, IUCN-J 青年项目)等活动。自然之友作为全球青年生物多样性行动网络(GYBN)的合作伙伴,也会开展相关主题的青年工作坊或论坛。青年参与国内外交流活动,可以深入了解当下的环境问题,并贡献青年对自然保护的思考和建议,从而推动未来保护工作的发展。

何艺妮女士满怀热忱。她温柔耐心,娓娓道来她对当代大学生的关怀;她善良博爱,尊重呵护这土地上的所有生灵;她睿智思辨,以自己所学为那动植物及其家园拼得法律的保护。

愿在不久的未来,人类与自然真能成为知心好友!

文字:徐萃敏

图片:何艺妮 自然之友 庄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