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委托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开展“中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实践现状研究”项目启动会暨专家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0-07-21

202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靳敏教授团队承担的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项目“中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实践现状研究”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组织召开了项目启动会暨专家研讨会。会议由WWF塑料项目顾问单明威主持,来自WWF北京代表处杨松颖博士、史植尹、赖家蓉、李瑛、王钊洋,以及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环境与资源分院林翎院长、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于可利秘书长、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奚道云主任、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田晖副所长、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向东副教授等作为专家参与本次研讨会。

首先,史植尹代表WWF介绍了本项目的背景和前期工作设计,WWF海洋塑料污染治理的子课题之一,通过目前的研究可以发现,海洋塑料垃圾大部分源自于城市和陆地上产生的塑料污染,而企业在塑料污染控制上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生产者责任延伸(EPR)与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可以显著改善塑料污染的问题。且塑料污染产品主要集中于塑料包装,目前已经形成《中国塑料包装回收再利用现状报告》,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是很好的抓手,有助于实现项目愿景。

随后环境学院宋歌博士代表项目组进行了当前研究进展的汇报,项目首先通过对学术文献和法律条文的查阅梳理了EPR制度的国内现状,包括中国EPR法律体系、国务院《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中央部委文件、地方政策和相关标准等。总结了EPR制度的产业实践进展,并围绕工信部EPR试点工作进展和典型企业EPR实践案例经验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政策建议,通过制定循序渐进的科学责任目标,拓展EPR在电商、快递、农膜、农药化肥包装等行业进行尝试,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探索EPR创新模式建立等手段,旨在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EPR制度。

最后,5位专家在聚焦重点领域、建立多方参与制度、标准化体系建设以及分行业具体分析等方面,就报告内容及项目主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给出了补充及改进意见。专家普遍认为,本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但是工作量太大,建议聚焦塑料相关产品和制度实践分析,选择重点领域,提出不同的EPR模式。塑料及包装物的前期政策,包括发改委“新限塑令”和绿色包装意见、包装标准等,都体现了生产责任延伸制度的手段,建议将其与新发出政策做出衔接,推动EPR在电商、快递外卖包装、农膜、农药包装等领域的政策制定和实践应用,并以相关标准作为抓手进行落实,构建体系。最后专家们认为产品生态设计绿色设计、后续废弃产品处理处置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建议利用信息技术,如信息化数据处理跟踪(分类和代码)、智能化物联网、区块链等手段,提出更有引领作用的创新模式。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