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成果
庞军等:Does freight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improve air quality?-Evidence from China’s “shifting freight from truck to rail” policy

发布时间:2025-05-17

近日,生态环境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梁宇超同学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JEEM)在线发表学术论文。该论文题为“Does freight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improve air quality?–Evidence from China's ‘shifting freight from truck to rail’ policy”。论文全体作者均来自于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022级博士研究生梁宇超为第一作者,论文合作者包括生态环境学院2021级明德环境经济学-科学拔尖人才实验班的本科生郑国华同学和王吉诺同学,生态环境学院庞军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本论文前后经历两轮匿名评审,共计超过20条评审意见,对审稿意见的回应超过2万字,从投稿、两次返修到在线发表共历时15个月时间。


交通运输在提高生活水平和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也带来了交通拥堵、空气污染、温室气体排放及交通事故等显著负外部性。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带来的货运需求上升及普遍的燃油效率偏低现象,货运交通带来的环境与健康影响负外部性正日益凸显。本文聚焦中国出台的"公转铁"政策,通过构建时间序列断点回归模型(RDiT),结合高频大气污染数据与气象数据,系统考察了铁路货运扩容与公路重卡限行协同治理的环境效益。研究发现:"公转铁"政策实施使环渤海地区PM2.5PM10NO2浓度分别下降13.9%12.5%4.2%。该结论在广义双重差分法(DiD)及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均成立。初步测算显示,环渤海地区"公转铁"政策带来的居民健康与经济产出效益约合249.9亿美元,而铁路货运基础设施扩建与企业合规成本总计40.5亿美元。

本研究对文献的主要贡献如下:首先,这是首次尝试对发展中国家货运结构调整政策的环境影响进行因果分析;其次,本文的研究增进了文献对扩大交通供给以缓解负外部性的理解,现有研究主要探讨了扩大私人出行服务(如地铁、高铁)对减少污染、缓解拥堵和降低死亡率的影响,本文通过聚焦货运服务扩张丰富了这一领域的讨论。最后,本文的研究拓宽了关于减少柴油车交通政策的讨论,本文结果表明,通过聚焦供给侧货运基础设施扩容,即推动货运结构转型和提升铁路运能,能有效减少柴油卡车的污染排放。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创刊于1974年,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领域国际公认的顶级学术期刊,致力于发表这一领域顶尖水平的理论和实证文章。

全文链接如下:https://doi.org/10.1016/j.jeem.2025.103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