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动态
生态环境学院召开2025年“先锋社会实践·行走美丽中国”暑期调研总结表彰大会

发布时间:2025-10-16

 

2025年10月16日,生态环境学院2025年“先锋社会实践·行走美丽中国”暑期社会调研总结表彰大会在学院西红楼会议室召开。生态环境学院院长庞军教授,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于媛,副院长昌敦虎教授出席会议。参与此次调研的师生代表参加会议,共同总结实践成果,展望生态建设新征程。大会由学院党委书记贾铁英主持。



庞军发表讲话,他指出,2025年“先锋社会实践·行走美丽中国”暑期社会调研项目是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产学研用”融合育人的关键举措。调研期间,5支实践团、89名师生带着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跨越东北林海、闽北茶山、内蒙古草原、四川峨眉、浙江海岸,用一周左右时间完成了覆盖万余里的“生态研学之旅”。团队紧扣党的二十大“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发展海洋经济” 等部署,聚焦国家公园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能源绿色转型、海洋污染治理核心议题,在专业教师全程指导下制定并执行调研方案,以务实行动彰显“人大人”的责任与担当。他对学生提出四点期待,一是保持“扎根一线”的调研自觉,让专业判断始终立足现实土壤;二是锤炼“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破解生态难题的工具;三是担当“传播理念”的社会责任,通过多元形式分享生态成果与治理难题,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四是树立“长期奋斗”的远大志向,在生态保护“持久战”中找准专业方向与国家需求的结合点,实现人生价值。



 

与会领导、指导教师代表为优秀调研报告获奖学生颁发证书,表彰他们在调研中的突出表现,激励全体师生以先进为榜样,持续深耕生态领域。



 



 

获奖学生代表、2024级明德环境“经济学-科学”实验班王纪云分享调研见闻与心得。她从“出发”的缘起讲起,提及课堂中对鄂尔多斯“资源型城市”的固有认知,以及参与调研后探寻其在“双碳”目标下发展路径的迫切期待。在“行走”的见闻中,她重点介绍鄂尔多斯的绿色蜕变:巴日图塔村的天骄绿能50万千瓦光伏项目,让4.2万亩采煤沉陷区变成蓝色光伏“海洋”;当地以绿色制砖技术将煤矸石“废料”转化为“金砖”;零碳产业园与风光储一体化项目成为转型核心引擎,让“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理念落地生根。此外,昌茂绿怡生态农场的绿色种植、敏盖绒山羊繁育中心的现代化养殖,也让她深刻理解“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并承诺将以青年之力成为绿色理念传播者、生态创新探索者与可持续发展践行者。



 

指导教师代表刘士磊发言,他表示,“行走美丽中国” 对教师而言是教学理念革新与科研视角拓展的契机——将课堂搬到国家公园实地,把抽象的生态理论、发展理论、保护理念具象化,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也推动教师探索实践融入日常教学的路径。同时,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的丰富生态资源、独特管理模式,为科研提供大量素材与全新思路,助力产出高质量成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对学生而言,此次调研是意义非凡的成长历练,学生走出校园舒适圈,在应对崎岖道路、恶劣天气中培养吃苦耐劳与团队协作精神,在与社区居民交流中探寻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平衡点,在成果创作中为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这段经历将成为他们投身生态事业的重要动力。



 

贾铁英最后强调到,此次项目总结表彰大会不仅是对暑期调研的全面梳理,更是师生将实践认知转化为未来行动的重要起点。未来,生态环境学院将持续推进“先锋社会实践·行走美丽中国”社会实践项目,进一步丰富调研内容、推动成果转化,搭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平台,助力更多师生在生态探索中成长,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高校智慧与青春力量。